2010年04月12日10:26来源:《工人日报》http://acftu.people.com.cn/GB/11342060.html 

 两岸工会合作机制化将谱新篇

两岸一家亲,同胞手足情。论坛上,不少与会代表深情回忆了两岸工会和劳动界交流、合作的生动历程。

“两岸邮政工会双方交流互访已11年,除增进彼此友谊外,亦深切了解了两岸邮政事业经营情形及工会组织现况,对于未来双边邮政事业的发展与合作,裨益良多。”台湾邮政工会理事长蔡两全说,两岸劳工都是炎黄子孙,同宗同祖,血浓于水,因此,两岸工会更应该紧密结合,共同努力建立沟通管道,交换工作信息与实务经验。

北京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韩子荣的记忆里,北京市总工会与台北市总工会的联系始于1993年,1998年建立正式交流关系,十多年来,两会互派代表团进行访问,同时带动了两地教育、邮政、公共交通、自来水、燃气、建筑等多个产业的交流。她表示,京台两地在社会制度、体制上存在着差异,但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处理劳动争议、提高职工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又有着诸多共同点。

其实,伴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两岸工会和劳动界交流日趋积极深入,关系更加友好密切,反过来又成为助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诚如台湾台中市总工会理事长陈瑞所说的,“两岸工会在政策开放的大局面之下,推动两岸交流亦不落人后,共同分享工会实务经验,比较体验不同劳资关系下的运作方式,搭起双方广大劳工的友谊桥梁,近几年来工会的交流更延伸至地方性工会,省县市级的‘姊妹工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彼此之间的往来更是密切,每年都会有许多访问团到对岸工会进行参访,对于工会的凝聚力及本身的发展有莫大帮助。”

福建,从1981年第一家台资企业“登陆”福建诏安,近30年来台资以年增长25.6%速度在闽落户。与此同时,闽台两地工会交往日益密切,合作不断拓展,在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合作、职工文化企业文化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推进两岸经贸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台湾企业投资热点地区,江苏引进台资总量约占大陆三分之一,仅2009年,江苏就实际利用台资12.3亿美元,苏台贸易达339亿美元。随着经济合作不断向更深、更广层次迈进,江苏各级工会积极发挥两岸在科技、人才,劳资制度,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以职工创新能力提升促经济合作水平提升,以劳动关系和谐促经济合作关系和谐,以企业文化优化促经济合作环境优化,有效地促进了两岸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便捷、经济合作的条件更加优越、互补共赢的格局更加巩固。

正是基于这样的势头,徐振寰会长关于将“海峡两岸工会论坛”逐步机制化、制度化的建议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响应。大家认为,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是必然的趋势,为此,建立论坛的举办机制,对于进一步促进两岸工会和劳动界交往沟通,加深相互了解,谋划互利合作,增进感情友谊至关重要。

其实,“海峡两岸工会论坛”自2006年举办以来,短短4年的前行足迹,已经充分印证了两岸工会交流与和合作的强烈共同意愿——从第一届有108位台湾劳工代表参加,到此届论坛参加的两岸工会与劳工代表总数超过400人,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都一届胜过一届。

值得指出的是,每一届论坛的召开,都紧扣时代的主题和劳动领域热点。如2006年第一届论坛以“和平、发展和工人权益”为主题,2008年第二届论坛议题锁定“‘三通”与工会作用“,并在论坛召开之时迎来海协会与海基会正式签署四项协议;2009年第三届论坛围绕”国际金融危机与工会作用“深入研讨、集思广益;此届论坛”两岸经济合作与工会作用“的主题,同样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更令与会代表自豪的是,此届论坛首次在台湾成功举行,有着”破冰“的重要历史意义,标志着两岸工会交往实现了一个新的跨越。

“如何经由两岸工会合作机制的建立与深耕,共同为劳工创造一个尊严的劳动环境,乃当务之急。”台湾航空业总工会理事长李昭平再次从工会工作本质上点出了实现两岸工会交流合作机制化、制度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但是,既然此届论坛在两岸工会和劳动界的共同努力下,已成功地实现了入岛交流的“破冰”之举,我们完全有理由坚信:站在了新起点上的两岸工会,也必将谱写两岸工会交往制度化、机制化的新篇章!



Leave a Reply.